葡澳商貿 / 元林生技 / 元林中西藥局 葡澳商貿/元林生技/元林中西藥局
  • 首頁
  • 藥理漫談 > 病理淺談

病理淺談

  心腦血管

《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這句經典的中醫理論說的是經絡氣血通暢,則不會疼痛不舒服;反之,不舒服疼痛,則經絡氣血不通暢。心腦血管相關疾病就是最典型的病症。

心腦血管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的統稱,當血液與血管無法進行正常新陳代謝,血壓與血脂過高過多時,很容易引發相關甚至多重病症,常見病症有腦中風、心肌梗塞、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

這些病症的發生,一般由於日常中的飲食習慣不良、缺乏運動、睡眠品質不佳、壓力過大、抽煙過量飲酒等不良生活型態,抑或老年人動脈血管老化、先天後天的糖尿病、高血壓等等因素造成。

  酒醉、傷肝?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句出自有詩中酒仙之稱李白《將進酒》裡的千古名句,述說著從古至今人們在日常中的喜怒哀樂,常常藉由杯中黃湯抒發無限的澎拜情感,但心靈渲洩之後,身體如何自處呢?

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乙醇),當我們開始喝酒後,酒精隨著血液傳到腦部,慢慢減弱了負責理性思考的大腦皮質,被抑制的情感本能隨之衝動活躍,這樣的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喝醉」了。
酒精的吸收約95%是在小腸進行,酒精經小腸吸收進入肝門靜脈血液後到達肝臟,經代謝乙醇氧化成乙醛,再轉換成乙酸,乙酸再分解成脂肪與水排出。但是,當攝取的酒精含量超出肝臟代謝負荷時,脂肪會開始累積在肝臟,形成所謂的「脂肪肝」久而久之,肝臟逐漸失去代謝功能,開始產生病變「肝炎」「肝腫瘤」「肝硬化」隨之而來。

  失眠

「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可謂是失眠者的最佳寫照,尤其在生活節奏明快,社會發展日新的城鄉,人們因工作中緊迫的壓力與日常各種壓抑的情緒,進而形成失眠。
人體身心,需要藉由睡眠來達到自然的生理循環代謝,維持身體健康,然而在負責管理的中樞神經因外在的壓力、飲食(咖啡因、尼古丁、酒精)或是藥物的影響時,打亂了生理時鐘,進而影響了睡眠,一般失眠狀況有難以入睡、難以深度睡眠、嗜睡、睡眠紊亂(晚睡晚起)、夜驚、夢遊等,種種因素都會影響正常睡眠品質,導致精神不佳容易疲倦。
如果在長期缺乏睡眠,或是睡眠品質不佳的狀況下,甚至會造成白天嗜睡、情緒不穩定、憂鬱、壓力、焦慮、免疫力降低、判斷力減退、失去邏輯思考力、工作效率下降等,由此可見睡眠的重要性。

  攝護腺(前列腺)肥大

「少年尿過溪,老年滴到鞋」這句台灣俚語可謂是攝護腺肥大的經典寫照,不少男性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此有著最痛的領悟。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是男性才有的器官,位置在膀胱出口的正下方直腸的正前方,下面接著尿道。主要功能在於保持尿流的控制、導引精液射出、分泌攝護腺液(精液主要成份)、進行男性荷爾蒙轉化睪固酮作用。
「攝護腺肥大」醫學上稱之為「攝護腺良性增生」大多數男性在五十歲前,攝護腺會維持正常大小(差不多核桃、栗子大小),而大約五十歲後,攝護腺組織就開始增生,也就是典型的攝護腺(前列腺)肥大了。
常見的狀況有尿流細小無力、小便用時久,需要用力且難以解尿、尿液無法一次順利完全排空且尿意不斷(頻尿)、容易感到尿急、深夜入睡到天亮需要常常起身小便等。

  痛風,尿酸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詩集,而其中大唐盛世的繁榮,也造就不少黃湯詩人,然而在長年酣觴賦詩之後,除了留下絕美詩詞,也落下痛風病根,有「醉吟居士」稱號的白居易就是一個例子。
「風痹宜和暖,春來腳較輕。」 —《春暖》
因為春天較為暖和,感覺雙腳較為舒緩。
「足疾無加亦不瘳,綿春歷夏復經秋 。」 —《足疾》
痛風為慢性病,年復一年的折磨著他。
從這兩首詩句,可看出白居易痛風確診無誤!

痛風,又稱「代謝性關節炎」,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而尿酸累積而引起的疾病,而「尿酸結晶」是痛風的基本成因,此結晶常常與血液中高尿酸濃度有關。痛風患者常在身體各部位,尤其四肢關節形成「痛風石」不僅嚴重影響肢體外形,甚至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障礙、神經壓迫,、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損害,常伴發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心冠病變等。
痛風發作時常見的症狀有關節疼痛、水腫、關節變形,甚者會有腎結石、腎衰竭等伴隨而生。常見的痛風原因有很多,例如喜歡攝食高普林食物的人(例如海鮮、內臟、紅肉、火鍋湯底等)、過度飲酒、肥胖、先天後天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嗜吃甜食、工作壓力大導致內分泌失調引起、家族有痛風病史的人等。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而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為「流行性感冒」,俗稱「流感」。流感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為RNA病毒的一種。它會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並藉由空氣迅速的傳播,在世界各地常會有週期性的流感大流行。

型態
A型流感病毒:三類病毒中「對人類毒力最強」的一種,可感染野生鳥類、馴養家禽、豬、馬和人等多種哺乳類動物並導致流行性感冒,有時可通過野生水鳥感染到家禽身上,而這可導致人類流感瘟疫爆發。
B型流感病毒: 幾乎「專門感染人類」,由於其抗原多樣性較低,因此一般人在孩童時期即對此病毒產生免疫。但缺乏長期免疫的病人,仍有可能感染B型流感。
C型流感病毒: 較 A、B型兩種罕見,通常只在孩童身上造成輕微症狀。
D型流感病毒: 目前最晚發現的流感病毒屬,主要感染家畜,目前還不清楚它是否能感染人類。

傳染途徑
大致可分為三種: 直接傳播(傳染者的飛沫接觸到感染者的眼、鼻或口)、空氣傳播(即吸入傳染者經咳嗽、噴嚏或痰液所產生的懸浮粒子)和接觸傳染(如手眼接觸、手鼻接觸、手口接觸等等)。

症狀 高燒、流鼻水、鼻塞、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和疲倦感,孩童可能會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腸胃道症狀。

發病潛伏期
流行性感冒的潛伏期大多為1到2天,初期會有發冷或發熱、頭痛、乾咳等症狀。病人在發病的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至7天內,都有傳染的可能,之後會慢慢有發燒、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以及咳嗽。發燒的情形可能維持2到3 天,痊癒則需1到3周。幼童的傳播期則可能更長。

併發症
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中耳炎、鼻竇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等。

  化療、電療、標靶藥物、抗腫瘤藥

化療
化學療法,用化學合成的藥物來治療疾病,作用原理通常是利用抗癌藥物來抑制及破壞癌細胞,阻斷細胞分裂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簡稱化療。
化療治療腫瘤時,不僅會殺傷腫瘤細胞,也可能將正常細胞和免疫(抵抗)細胞一同殺滅,為患者帶來不適感,普遍會為患者帶來明顯的噁心、嘔吐、胃口差、疲勞、反胃、便秘、腹瀉、皮膚痕癢剝落、聽覺改變等副作用。

電療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或電療,原理為使用由直線加速器或放射性核種製造的高能游離輻射來控制或破壞惡性細胞。
放射治療副作用的產生與治療部位、治療分次劑量、治療總劑量及治療所採用之技術有關,此外個人體質也與放射治療之副作用程度有相關。若放射治療時搭配化療或是其他藥物也可能增加副作用。例如頭痛、噁心、掉髮、疲倦、腦水腫、記憶力退化、認知功能下降、白內障、吞嚥疼痛、吞嚥困難、口乾、聽力下降、咳嗽、呼吸困難、食慾下降等。

標靶藥物
標靶藥物也稱「標靶治療藥物」或「標靶藥物」,是一類「針對某一些特殊組織、細胞」的藥物,讓癌細胞無法繼續分化、生長,達到抑制的作用。一般而言可分成三種類型:
第一類:抑制血管新生,;即所謂「餓死癌細胞」的標靶治療,例如用於結腸癌Avastin、治療晚期腎細胞癌及惡性胃腸道基質瘤Sutent、治療腎癌和肝癌Nexavar的藥物。
第二類: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標靶治療,包括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 Iressa 和 Tarceva、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 Glivec 和 Sprycel 以及治療乳癌的Tykerb。
第三類:針對細胞表面抗原的標靶治療,藥物選擇性的作用在癌細胞的接受器上,阻止癌細胞繼續增生,使用前須先確定癌細胞的接受器有無過度表現,也就是有陽性的表現。例如治療惡性淋巴瘤的 MabThera、乳癌的 Herceptin,以及結腸癌的 Erbitux 和 Vectibix。
常見副作用有腹瀉、腸胃不適、血球抑制、噁心嘔吐、水腫、胸痛、肌肉疼痛、高血壓、手足症候群等。

抗腫瘤藥
也稱為抗癌藥、抗惡性腫瘤藥,是指治療惡性腫瘤的藥物。
主要通過多種途徑殺滅或抑制癌細胞來達到治療惡性腫瘤的目的。根據藥理作用的不同可以將抗腫瘤藥分為「細胞毒性藥物」和「非細胞毒性藥物」,前者以DNA毒性藥物為主,後者以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為主。
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口腔炎及潰瘍(嘴破)、腹瀉或便秘、掉髮、骨髓造血抑制導致白血球減少、易感染。 血小板減少、易出血、血色素降低、貧血、倦怠、呼吸容易喘、肢端麻木或末稍感覺異常等。